事故应急安全
在使用过程中,若不慎发生聚碳酸酯泄漏等事故,需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避免事故扩大。要随时保持警惕,及时发现事故风险;集中人员,迅速清洗和处理泄漏处,防止泄漏物扩散;若泄漏物质无法清洗,应尽快与有关部门联系,采取专业处置措施;在事故现场,必须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防止对人员的伤害。
医用安全标准
ASTM F997 - 10《医用聚碳酸酯树酯的标准规范》涵盖聚碳酸酯树脂,并提供了这种热塑性塑料用于制造医疗器械或医疗器械部件时的要求和相关测试方法。由于某些特性可能会因生产特定零件或设备所需的加工技术(例如模制、挤压、机械加工、组装、灭菌等)而改变,应使用适合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测试方法来评估该树脂的制造形式的性能
日本帝人聚碳酸酯PC一级总代理商(低粘度)
L - 1225L | Ultra Low Viscosity;脱模性能良好 | 通用 | 18.0(300°C/1.2kg) |
L - 1225LMPC | Ultra Low Viscosity;脱模性能良好 | 通用 | 24.0(300°C/1.2kg) |
L - 1225Y | 低粘度;脱模性能良好 | 通用 | 11.0(300°C/1.2kg) |
L - 1225Z100 | 低粘度;耐气候影响性能良好;脱模性能良好 | LEDs;汽车领域的应用;通用 | 12.0(300°C/1.2kg) |
L - 1225Z100MPC | Ultra Low Viscosity;耐气候影响性能良好;脱模性能良好 | LEDs;汽车领域的应用;汽车前灯 | 19.0(300°C/1.2kg) |
L - 1225ZL100 | Ultra Low Viscosity;耐气候影响性能良好;脱模性能良好 | 汽车领域的应用;汽车前灯 | 25.0(300°C/1.2kg) |
中国市场竞争格局
产量与市场规模增长
中国是全球聚碳酸酯生产和消费的主要市场之一,产量和出口量均呈现强劲增长态势。2022年中国聚碳酸酯行业产量约为169.8万吨,同比增长32.66%,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达到551.35亿元人民币。国内聚碳酸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市场中的份额逐渐增加。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国内聚碳酸酯产业发展迅速,但高端聚碳酸酯产品的生产技术仍主要掌握在国际巨头手中。国内企业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与国际企业存在一定差距。随着国内企业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力度,未来有望在中高端市场占据更大份额。guoneishichang需求的持续增长也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内企业可以通过满足guoneishichang需求来提升自身竞争力
不同公司的非光气熔融法工艺改进
拜耳和宇部兴产:采用氧化氮还原剂制取二甲基碳酸酯。甲醇、氧化氮和氧气生成亚,亚再与一氧化碳反应得到二甲基碳酸酯,释放出的一氧化氮可循环使用。此工艺避免了甲醇氧化羰基化过程中淤浆处理带来的问题,大部分设备可使用碳钢材质。此工艺大量的环氧乙烷转化为乙二醇,甲醇转化为二甲基碳酸酯,原料的运用状况较好,并且乙二醇的选择性很高,避免了二甘醇和三甘醇的生成。
壳牌公司:开发了类似的工艺,不同之处是采用环氧丙烷替代环氧乙烷而副产丙二醇。
催化蒸馏技术公司(CDTech):以锡为催化剂,甲醇和尿素反应生成碳酸二甲酯,开发了使用高沸点有机给电子溶剂(三甘醇二甲酯),可高产率地生产碳酸二甲酯
储存与包装安全
储存环境:应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远离火源和阳光直射。要将其保存在密封的容器中,避免受到潮湿、氧气、阳光等外界因素的影响,避免与其他化学品混合储存,防止发生不必要的事故。
包装要求:包装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标注明确的配方及安全注意事项。
废弃物处理安全
处理废弃聚碳酸酯时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防止污染环境。不要将过期的聚碳酸酯随意丢弃或倒入下水道等地方,应存放在专门的储存设施中,待处理或处置,且处置要遵循环保要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